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路跑赛事收入模式略显“畸形” 市场存在泡沫
在中国,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现在很火。根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2015年在中国大陆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为56场,较上一年新增5场,而在2011年,这一数字仅是22场。这让在路跑领域的运营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与国内各城市竞相申请马拉松赛事相比,这块的商业市场尚需要培育。
国内正处于体育产业将要爆发的时候,有44%的运动人口都参与了路跑。这让路跑行业回报丰厚,根据国际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估算,2014年中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估计超过20亿元。一场马拉松赛事的运营毛利率大概在60%,而且不同的赛事略也有差别,去年的杭州马拉松的成本是1700万元左右,而最终收入达到了三四千万元。
但现在的收入模型还略显“畸形”。在路跑领域,国外成熟的模式是,整个体育赛事40%左右来自于版权,有30%大概来自于赞助商,有30%是来自于跑步用户的B2C收入,但国内版权难以实现收入,而B2C方面的收入应该是10%以内。目前,国内马拉松收入大头还是来源于赞助商等企业用户方面,只有十几场赛事的商业程度比较高。由于赞助商的营销总费用有一定限度,所以他们只选择核心赛事,所以不可能所有的马拉松赛事会能达到较高的商业化。这也制约了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
2014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大量资金开始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在路跑领域,不少企业也已经有布局,而因为马拉松赛事需要严格审批,组织起来困难,一些审批相对较松的路跑项目被纳入视野:比如PPTV有“奔跑中国”;李宁公司也有10公里路跑联赛等。
对于当下所处的风口,智美集团董事会主席任文表示:“体育市场原来是没有基础的,现在更多的社会游资热钱扑向这个市场,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一盆多好的农药撒下去之后,有可能把体育市场上的苗都烧死了。”
2015-9-7 11:21
- 上一条:如何选:关于 户外眼镜的镜片颜色
- 下一条:如何选:做专业车手 先选对骑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