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
数据统计,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2013年接近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体育产业年增加值达到4500亿美元,占全球该行业的一半,且约占美国该年GDP的2.93%,法国则占GDP的2.85%,但这一数字在我国仅为31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占GDP比重仅0.56%。通过十几年商业化的快速发展,美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美国十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我国仍然处于市场化的初级发展阶段,差距明显。
(二)财政补贴年年增加,财政压力越来越重
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公益福利事业,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定位和国情,每年国家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以推动其发展。其中,我国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和产业自身发展利润这三项,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有25美金,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32美元,是我国的9.2倍;群众对体育消费热情的不足直接造成体育产业自身产生利润能力的不足,导致国家对体育支出的财政拨款力度年年增加,但巨大的资金投入并没有转换成为对税收的直接贡献。2008年至2013年,国家财政对体育产业的财政支出年年增长,2013年国家对体育财政的支出较2008年更是增加了50%,进一步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
(三)实现税收盈利,任重道远
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的税收贡献为90亿元左右,但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体育支出为272.49亿元,体育税收不足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的国家早已完全实现税收盈余。英国早在1989年,政府从体育产业获得的税收便是当时体育支出的5倍,美国这一数字则是4倍。因此,要想早日实现体育税收对体育财政支出的完全覆盖甚至盈余,政府必须要大力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引入多元化资本盘活整个产业,将体育产业的蛋糕做大,从而早日实现体育产业税收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减轻财政支出的负担。
(四)大众体育参与度较低,体育强国名不副实
市场消费人口的多少决定着这个市场的规模和容量的大小,而人口的构成和变化则影响着市场需求的构成和变化。我国的大众体育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长期以来我国的群众体育存在参与度较低的问题。按照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统计的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锻炼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占3.4亿参加体育锻炼总人口的28.2%,这一比例相比美国的49%、韩国的45%、日本的47.5%和北欧平均40%的体育参与度相比均差距明显(这些国家的统计口径是每周参加5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超过50分钟以上)。我国虽然连续几届奥运会的金牌榜稳居前三,但实际上大众对于健康的追求远不如一个奖牌榜便能体现的,如要真正实现体育强国,则需要加强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把体育运动变成更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大计。
201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