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是具有“自我造血”的产业小镇
近期,特色小镇一词风靡全国,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
一、特色小镇政策支持文化旅游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保护,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
《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围绕产业发展和城镇功能提升两个重点,深化镇企合作。引导企业从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培育壮大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公共服务,挖掘文化内涵,促进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结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小(城)镇助力脱贫攻坚建设试点。对试点单位优先编制融资规划,优先安排贷款规模,优先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批资源禀赋丰富、区位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浓厚、产业集聚发达、脱贫攻坚效果好的特色小(城)镇,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二、中国文化旅游市场逐渐成型
中国是一个文化韵味十分浓厚的国家,发展文化旅游也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国家各个部分都十分的支持和推荐,中国文化旅游这一项目的发展。
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26日联合发布《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从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建立重点项目库、支持拓展境外市场等方面助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并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纳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意见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确定了发展重点领域、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促进特色文化产品交易等7项主要任务。意见明确,重点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支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支持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创作者、工作室、合作社、协作体等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支持各地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战略,鼓励“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
为保障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顺利推进,意见明确了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强化人才支撑、建立重点项目库、支持拓展境外市场、建立完善交流合作机制等保障措施。对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境外投资、营销渠道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与地方加强合作,鼓励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完善交流合作机制。
三、中国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业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发展建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文化旅游人数12.87亿人次,同比增长11.72%,国内文化旅游收入11753亿元,同比增长12.35%。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人数情况
中国文化旅游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三胜咨询
四、旅游小镇发展三种趋势分析
旅游小镇一直不是新鲜产物,但在2016年旅游小镇却走到了一个新的市场风口上。中国核心大城市逆城市化的购房需求溢出效应、地产商继续寻找新的增长细分市场以及政策促进和导向都成为了旅游小镇爆发的核心动力。三胜咨询研究员张祥光认为:未来旅游小镇的产品将出现三种发展趋势:
第一种,传统文化旅游小镇进入成熟期,强者恒强
以乌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旅游小镇已经过10年以上的开发,走进了成熟期,形成了少有的现金奶牛型的优质资产。乌镇的长盛不衰和古北水镇的异军突起,都给市场一个坚定的信号,那就是作为一个接近市场客源地、产品品质优秀、管理规范、文化内涵充沛、景观风貌独具和生活方式体验感丰富的小镇,在旅游业投资增长加速的情况下,将具备中长期的竞争力。
因此,强者恒强的态势已经出现。至于这样的局面未来会不会被颠覆,从短期来看,似乎没有看到衰退的迹象。有数据为证。乌镇2015年的年收入已经达到11亿元,净利润4亿元,古北水镇2016年客流量也迅猛增长,同比增长90%,上半年收入达到3亿元,预计未来古北水镇的市场空间将超越乌镇。
从这点可以看出,旅游古镇类的产品存在这样的特点:前期资本投入门槛高,对选址要求极为严格,需要有充分的文化高度和独特性,但一旦作品成型,经受住市场检验,后续将成为一个稳定的跑赢市场的优秀旅游资产。
第二种,新文化、新创意、新玩法颠覆了千镇一面的中国古镇既有格局
在市场看腻了乌镇、西塘、同里等以江南六大名镇为代表的传统明清建筑的古镇之后,以拈花湾为代表的异域文化风格的小镇在2016年的面向市场开放,立刻让人耳目一新,引爆了整个朋友圈。拈花湾在建筑与景观园林方面的高品质,直击当下80后、90后小资和中产阶层的内心。不仅受到其原先定位的中老龄度假客群的喜欢,更受到当代主流青年旅游群体的追捧。
与此同时,东方盐湖城的横空出世,又给以打造文化休闲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度假小镇产品中,融入了主题游乐的场馆器械和娱乐元素。其所创造的道家八卦式的主题场馆的演绎,就给传统古街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互动体验的元素。这个被号称为4.0版本的文化旅游项目,也让市场眼前一亮,给业界无数启发。
第三种,地产商的旅游小镇,用情怀和超强的产品力击中中产阶级的命门
还有一类小镇,我们称之为地产商的旅游小镇。以着名的蓝绿双城为代表的地产商团队,开始不断向社会灌输一种新型的小城镇生活方式的理念。这种小镇更多的是以情怀、生活服务、美丽宅院为核心的产品驱动力,并结合景观资源,努力植入旅游产业。以乌镇雅园和桃李春风两个小镇的大卖为引爆点,宋卫平式所独有的产品精神,深深博得了一批中产阶层的青睐,同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效仿,带动了一批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