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推进“旅游+”从13个领域发力
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提出,“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导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旅游与13个领域融合发展,将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完善产品体系提供行动指南。
体现融合创新理念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导则》提出要“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恰恰体现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改革创新性,旨在推进旅游发展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说,全域旅游的核心价值就是“旅游+”,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产业生态群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跳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旅游+”社会、生态、环境等非经济领域,促进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通过“旅游+”部门工作,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形成“群马拉车”的格局。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说,要实现全域旅游由景点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中心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增加旅游有效供给是核心路径。《导则》提出要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和农业、科技等13个领域、部门融合发展,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为实现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心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供了科学路径,也为满足散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提供了必要手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凌说,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综合抓手。全域旅游不是“大而全”,也不仅是“1+X”的几项标志性改革,而是引导有资源条件、有发展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地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新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通过“旅游+”或“+旅游”,引导相关部门工作向旅游靠拢,相关产业发展向旅游融合,相关项目、产品的建设和经营体现旅游功能。《导则》明确提出坚持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契合供给侧改革方向
《导则》提出,要推进“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
对此,吴丽云说,《导则》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提出旅游与13个领域、部门的融合发展,为“旅游+”关联产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各地推进多业融合,从供给角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导则》还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将创新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创新发展方面,从业态、产品、企业三个层面明确创新要求。产业融合创新中,提出了中央游憩区等一些全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供给;产品层面更加注重文化、科技在产品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创新层面则更加强调市场主体在技术、业态、品牌等方面的创新。
冯凌表示,《导则》体现了?展思路,“旅游+”基本覆盖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所有领域,将有力促进产业体系化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旅游+”不仅丰富了产品供给,还通过融合创新了业态,比如旅游小镇、现代农庄、健康旅游等。体现了高发展要求,明确提出推动主体创新,通过注入更多文化、科技和绿色要素,提升产品品质。
李柏文说,《导则》提出全方位推进“旅游+”,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还有+部门的等,实现了旅游的产业空间拓展,社会价值实现,文明的促进,生态的改善,把全域旅游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
《导则》是指南,关键在落实。对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推进“旅游+”、丰富旅游供给,相关专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
李柏文说,各地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要先推进多规合一、规划融合,然后是多部门联动,形成实施主体,最后才是产业融合、多领域互动,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吴丽云表示,要形成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的地方政府工作新机制,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核心,充分挖掘相关产业的旅游观赏、体验、休闲、度假功能,全面提升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实现地方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要以市场需求为供给改革的根本立足点,坚持需求引领、创新推动,提升现有旅游产品质量,不断推出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业态。要将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旅游业,增强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冯凌则建议,要研究相应的产品标准或建设指南。《导则》提出了很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如旅游小镇和特色小镇的关系是什么、现代农庄除了休闲农业需哪些配套设施、大健康旅游包括哪些产品业态、自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完善等,都需要更加科学的解答和更加细致的指引。要培养更多专门人才。新产品、新业态、新的产业增长点,需要更多专业化人才支撑,要支持旅游院校开设新专业、新方向,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来源:中国旅游报 / 记者:徐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