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国内马拉松半年报: 特色、女子等小众项目兴起
马拉松半年报: 上半年赛事逼近去年 特色、女子等小众项目兴起
当前马拉松赛事营收模式也较为单一,主要通过赛事招商赞助覆盖大部分成本,另外就是报名费,一些如拍卖赛事转播权等在国内十分少见。
仅过去半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就赶上了去年全年的赛事数量。
记者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统计及网络公开资料梳理,2016年上半年共举办马拉松赛事达132场。而2015年全年注册赛事为134场。
据不完全统计,参赛人数已经接近百万人。
目前,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达252场,预计全年赛事举办数将是2015年的2倍以上。
三四线城市、特色、女子马拉松兴起
从赛事举办区位来看,一份第三方跑步社区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马拉松赛事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副省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其中,华东地区马拉松赛事最为盛行,上半年有39场,中南地区以15场次之。
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在积极引入马拉松赛事。
上半年,河南舞钢、安徽芜湖、河北沧州、辽宁营口、黑龙江漠河等加入马拉松“朋友圈”。
动辄上万人的大型国际马拉松比赛,对举办城市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极大地考验,需要满足跑马者更高的服务需求。一批小型精致有特色的马拉松赛也在兴起。
据统计,上半年有17场马拉松赛事总名额不超过1000人(含1000人)。有9场山地马拉松、4场森林马拉松、1场雪山马拉松、1场高原马拉松和1场极昼马拉松。
尽管中国田径协会统计显示,现阶段跑者中男女比例为3:1,但女性“跑马者”也正在崛起,这一细分市场也在被重视。
上半年,共有9场女子马拉松赛举办,包括武汉首届女子半程马拉松、中国盘县“杜鹃杯”女子山地马拉松、成都女子半程湿地马拉松等。
参与协办宁波“醉美樱花”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的某体育文化公司运营总监李雯介绍,该马拉松赛是与第十届宁波四明山樱花节联办的赛事,800个女性跑者名额也很快报满。
“江浙沪地区跑马氛围比较浓厚,人数招募已经不再是问题,而且女性对装备要求更高,带动的相关消费也多,这是本次马拉松赛的亮点之一。”在跑步之外,女性跑者及家人领略了当地风景,无形中成为市民踏青的目的地,也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经营。
城市视马拉松为营销利器
在上半年的上百场马拉松比赛中,普遍报名费用在100-200元之间,平均报名费为170元。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上半年全国马拉松报名费总收入在1.6亿元左右。报名费最贵者,是在吉林举办的万科松花湖冰雪马拉松,报名费为800元/人。不过该赛事名额仅有300个,报名费收入24万元。上半年报名费收入最多的或许是2016无锡国际马拉松赛,该赛事总参赛人数有3万人,马拉松和半程报名费均为120元/人,其他报名费60元/人,报名费总收入约为330万元。
然而,报名费收入与举办马拉松赛投入成本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一位参与筹办国际马拉松赛的企业人士对记者介绍,各个城市根据赛事规模、赛事等级不同,投入也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在省会城市举办的正规赛事投入都得150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为赛事进行的赛道布置、安保、医疗以及免费政府资源等。
“报名费收入最多只能覆盖投入成本的40%,更多的在10%左右。”浙江一家赛事运营公司人士介绍,“一般来说,光靠民间资金纯市场化举办马拉松赛很难盈利。主办方都需要政府方面参与。”
上述企业人士介绍,马拉松赛事资金主要走市场化道路,通过招商解决大部分资金,政府层面提供资源和保障,也有部分政府会出资。
据赛事运营公司反映,当前马拉松赛事营收模式也较为单一,主要通过赛事招商赞助覆盖大部分成本,另外就是报名费,一些如拍卖赛事转播权等在国内十分少见。
即便如此,地方政府对马拉松赛营销城市形象的热情日益高涨。
在主办方的逻辑中,跑马者都不是一个人来,“跑马者”会同时携全家人赴当地旅游,间接带动地方的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产业。
厦门市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4年间马拉松给厦门的企业带各项经营收入总计约为15.60亿元。仅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月3日4天内,马拉松赛给厦门带来的旅游、餐饮、零售等各项经营收入达到2.61亿元。
在武汉国际马拉松期间,起跑点最近的五星级酒店全部客满,而附近的经济型酒店即使涨价也一房难求。
哈尔滨银行商业赞助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事,该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在12000名全马和半马报名者中,有超过70%的人来自外地,并且是“三高”人群,不乏企业高管、白领以及以商学院为代表的精英人士。
上半年首次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诸多城市中,旅游元素十分明显。
如烟台•福山大樱桃半程马拉松、安徽宣城油菜花马拉松、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福建首届东山岛国际半马赛、首届镜泊湖马拉松赛等。黑龙江省镜泊湖管委会就介绍,近年通过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探索出“旅游+体育”的模式,提高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