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北“草原天路”收费几大焦点追踪

来源:新华社 发布:2016年05月13日 作者:白林 人气:1313
河北张北“草原天路”收费一事近日持续发酵,虽然当地政府已作出相关回应,但对于收费的合法性公众依然存在质疑,认为是“拦路收费”。

 

  河北张北“草原天路”收费一事近日持续发酵,虽然当地政府已作出相关回应,但对于收费的合法性公众依然存在质疑,认为是“拦路收费”。

  “新华视点”记者就社会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焦点一:从公路变成景区合规吗?

  网民普遍认为,当地政府巧妙地把公路变成了风景名胜区,是在“拦路收费”。

  长期从事旅游规划、风景道研究工作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余青表示,目前,公路法在公路变成景区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河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八条,设立市级风景名胜区,由县(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园林)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向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张家口政府称,“草原天路”于3月25日正式被市政府批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在这一点上,张家口将“草原天路”设为风景名胜区是合法的。

  余青认为,现有的法律之间出现了不对接的尴尬。依据公路法,这条道路依然是二级道路,依然包含了一定的通行能力,怎么保障通行权在成为景区后继续使用,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焦点二:公路为何变景区?

  现已建成的“草原天路”全长132.7公里。近年来,这条有“中国66号公路”美誉的道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被大力推荐。从2013夏季开始,“草原天路”成为大量北京及周边地区自驾游游客的目的地。

  石家庄一位游客对记者说,“我去年夏天慕名去了一次,那时‘天路’被炒得火的不得了。距离天路入口的几千米就已经开始水泄不通了。很多人下车录像、照相,大群人在草地上踩来踩去。更多的人在那儿吃喝,有的人自觉把垃圾带走,有的人根本不自觉,留下一堆垃圾。”

  数据显示,“草原天路”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33万人次,最多一天达6000辆次,车流密度大、游客人数多。

  附近生活的居民说,一到旅游季节这里经常交通拥堵,垃圾遍地,草场植被破坏严重,虽然游客多了我们也能挣点钱,但是眼睁睁看到被破坏真觉得可惜。

  ——焦点三:门票定价是否合理?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 “因为公路本身具有公益性,变身景区收取门票的合理性仅仅在于当地是国家级贫困县,政府无力为外来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不得不向游客收费以支付成本,所谓‘取之于游客,服务于游客’,最基本的原则是基于成本定价,而不是成为地方政府或企业牟利的工具。”

  对于每人50元的定价,虽然当地政府对成本构成给予了解释,程序上也看似合法,但网民质疑强烈。记者就收费问题致电河北省物价局,经营收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北“草原天路”收费在程序上是合规的。至于收多少,张北县是扩权县,有定价权,河北省物价局在听证会后已经备案。

  刘思敏认为,要按年度公布经过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使其经济运行置于全民监督之下。对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公开、可信的财务报表,决定下一年度价格调整方案,确保门票收费主要用于景区开发、管理和维护,而不是当地所谓的“收支两条线”。

  ——焦点四:如何保障公路通行功能?

  如何保障作为县级公路的道路通行功能?张家口方面称,“为方便沿线村民生产、生活,沿线企事业单位等人员正常工作,对沿线村民持身份证、工作人员持工作证全部免费。”但对于非旅游的车辆应如何对待并未提及。

  舆论普遍认为,对于旅游的收费可以理解,对于仅仅是通行的车辆也收费未免简单粗暴,难免有牟利之嫌。

  刘思敏认为,张家口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障非旅游观光的车辆免费通行。对走完全程的车辆,可通过规定这些车辆必须在多长时间内走完全程,可采取起点买门票、终点退门票的方式进行甄别。

  ——焦点五:“草原天路”路在何方?

  也有不少网民发出呼声,“如果‘草原天路’再无序进入,这种美丽用不了多久将一去不复返。”

  一些受访旅游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并不主张这种把公路截断实施景区管理的方式。哪怕仅仅是县级公路,只要是地方政府有财力都应该免费对游客提供相关基础服务。

  “但从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考虑,短期内采取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但必须平衡好长远发展与近期问题之间的矛盾,不能把门槛设得过高,否则有可能导致‘杀鸡取卵’的后果。”刘思敏说。

  余青表示,有关草原天路由“路”变为“景区”的讨论,实际上折射了在自驾游时代,风景道这种新生事物如何认定,如何进行有效建设、管理和维护,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对现有道路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将风景道纳入到制度中来,这样才能为风景道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并促进以风景道为载体的旅游景区和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