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新疆:保护“固体水库” 取缔冰川旅游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冀东称,“十三五”期间,新疆将取缔冰川旅游,建议相关旅游设施逐步变为远观冰川的度假区,“过去十几年间,新疆冰川旅游收入不到10亿元,但是冰川崩塌、消融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算的”。
冰川可调节生态
冰川被誉为“固体水库”,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我国共有46377条冰川,深居内陆的新疆冰川总数达18311条,冰储量2623.47立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46.8%。
早年间,除了调节生态,人们曾尝试开发冰川作为旅游资源的用途。我国现代冰川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部登山科考和冰川资源的大规模考察活动。
新疆户外旅游爱好者王亮说,冰川旅游项目很丰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
取缔冰川旅游,重在具体落实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新疆的冰川加速消融,许多小冰川已消融殆尽,极端水文事件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对此,相关的科研及保护相继展开。
“那些面积小、海拔低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曦说,天山区域冰川近30年退缩了15%—30%。
天山冰川观测站站长李忠勤发现,现在冰川旅游依然旺盛,原因是“很多人都抱着‘再不去看就没有了’的想法”。但是,“气候因素之外,近距离的冰川旅游观光、工业生产、矿业开发、机动车辆尾气、扬尘、放牧等人类活动也是加速冰川消融的重要原因。”
距离乌鲁木齐市西南120公里,是世界上离大都市最近的冰川——天山一号冰川。资料显示,1996年以来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呈加速趋势。早在2006年10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就作出决定,为保护乌鲁木齐水源地不受污染,禁止游客游览天山一号冰川。叫停天山一号冰川旅游项目的同时,还清理了冰川周围近百个蘑菇种植大棚,恢复种植地植被原貌。
2014年4月,新疆对天山一号冰川设立保护区域,通过关停矿点、限制车辆通行、停止旅游探险等系列措施,以加强对进入天山一号冰川区域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冰川的影响。但是,“禁游令”效果并不显著,还存在当地牧民自发组织经营旅游线路的情况。对此,自治区旅游局工作人员说,取缔冰山旅游,重点在于具体落实。
环境污染
科研数据显示,过去50年,我国西北干旱区每十年的气温上升速率为0.33-0.39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
在西北干旱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冰川加速消融。新疆冰川总数达18311条,冰储量2623.47立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46.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冰川加速消融,许多小冰川已消融殆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曦说,那些面积小、海拔低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天山区域冰川近30年退缩了15%-30%,20年后将退缩60%,50年后将退缩80%-90%。
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部的天山一号冰川,是我国观测时间最长、资料最为详尽的冰川。然而,实地看到的冰川并不如想象中晶莹剔透,反而有很多灰色、黑色物质。在消融剧烈的夏季,冰川表面形成多条冰面河,消融的水流汩汩而下。此外,冰川区域还不时看到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还会经常遇到游客进入冰川区域活动。
“冰川保护不是将冰川封闭起来,而是远观亦美丽震撼。素面朝天,还其自然,回归原生态。”李冀东介绍,新疆各地旅游开发程度不一,但是要严守红线,例如博格达峰、托木尔峰等世界级自然遗产有雄伟壮丽的冰川,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游客可通过其他多种方式观赏,而不是非要身临其境。
- 上一条:生态旅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 下一条:“中国实力”让海外形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