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驴友征服透明梦柯冰川顶峰

来源:周口晚报 发布:2015年12月14日 作者: 人气:530
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周口驴友2006年5月6日又跨出超越自我的一步——全装备成功登上海拔5483米的透明梦柯冰川顶峰!

  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周口驴友2006年5月6日又跨出超越自我的一步——全装备成功登上海拔5483米的透明梦柯冰川顶峰!“中国最美第六大冰川”的最高峰第一次出现了周口人的身影!恶劣的天气条件和严重的高原反应没有摧垮周口驴友挑战极限的坚强意志。“水清清”、“二北”、“同桌”、“如风”4位驴友凭借过硬的身体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默契的团队配合,跨过密布的明暗冰裂缝、易滑坠的亮冰区,于5月6日将冰川最高峰——东峰踩在脚下。

  中国科学院高山冰川研究站专家们在1959年发现的透明梦柯冰川位于甘肃省肃北县祁连山区大雪山北坡老虎沟内,长10.1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是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由于其坡度较平缓,没有雪崩危害,人员容易进入,因此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前往攀登。不过,这里变幻莫测的天气、严重的高原反应、或明或暗的大量冰裂缝、易滑坠的亮冰区也让不少登山者知难而退。

  近日,凯旋的“同桌”和“如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从外表看似孱弱的两位女驴友口中了解到他们从筹划准备到出发登山,以及征服透明梦柯冰川的全过程。

  筹划

  2005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历时8个月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在京揭晓,透明梦柯冰川被评为“中国最美第六大冰川”。也就是奔着这一点,驴友“水清清”于3月14日在河南户外联盟论坛“周口户外”版块中发出这次攀登冰川的约伴帖。帖子发出后,引起了众多周口驴友的关注。由于此次攀登为阿尔卑斯式登山(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又是第一次挑战冰川,考虑到登山经验、技术装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因素,这次挑战最终确定了7位驴友。他们分别是“水清清”、“二北”、“怕黑”、“雪山”、“博士”、“同桌”、“如风”。7位驴友相约于4月29日出发。

  准备

  虽说他们都是周口的老驴友,户外运动经验很丰富,但由于都是首次挑战高原冰川,7位驴友谁都不敢大意,在出发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过硬的身体条件是成功的前提。7位驴友利用空闲时间跑步、蛙跳、游泳、跳绳……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突击强化锻炼身体。

  齐全的技术装备是成功的保障。食品、药品、睡袋等一些保障身体的装备要准备齐全;路标、路旗等预防迷路的设施也要带上;冰镐、冰爪等一些个人攀登工具要人手一套……7位驴友在出发前进行了“疯狂”的后勤采购。

  不了解即将面对的“对手”是注定要失败的。7位驴友从网上下载大量关于冰川的详实资料,了解了冰川的天气规律、危险地带、外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登山路线和登山心得等。

  出发之前,他们还联系到一位当地的技术协作“默竽”,届时将带领他们登山。

  出发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4月29日晚上8点半,7位驴友集合坐车出发。“博士”、“怕黑”、“雪山”和司机4人轮流开车,昼夜兼程(期间在甘肃永昌住宿一晚),于5月1日12时许到达预定地点——海拔2100多米的瓜洲,并与技术协作“默竽”见了面。

  用餐后,他们再次乘车于晚上7时许到达大本营——冰川末端。在这里,高原反应开始慢慢显现。7位驴友赶紧安营扎寨,适应高反,为登山做最后的准备。由于这里气温很低,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羽绒服、保暖衣派上了用场。

  适应

  7位驴友在大本营里过了一天一夜的适应期。适应期期间,他们还进行了3个小时左右的技能训练——冰镐和冰爪的使用办法、冰上行走、滑坠制动、安全绳索的上升和下降等。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博士”突然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肌无力,连一双普通的筷子也拿不起来!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登山的。此时,与他情同手足的好友“雪山”、“怕黑”二人也主动放弃登山,陪同“博士”一起下撤。临别前,3人祝福留下来的4位驴友登顶成功。

  登山

  5月3日上午9时,带着离别队友的祝福,“水清清”、“二北”、“同桌”和“如风”4位驴友全装备和外地一支登山队伍在技术协作“默竽”的带领下,沿着东北山脊线路一起冲击海拔4950米的C1营地(冲顶营地)。这段十几公里的路程,给他们带来的最大威胁当属海拔4600米至C1营地密布的或明或暗的冰裂缝区。许多冰裂缝被掩盖在大雪之下,给他们的行进带来不可预测的危险。当然,冰裂缝也是冰川上最大的危险之一,一旦坠落就是致命的。

  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装备,几次歇息,几次前行,4位驴友跟着队伍顺利到达海拔4600米处。在这里,技术协作“默竽”要求大家一定要踩着前面的脚印走,不能有半点差池。

  关乎安全,4位驴友当然遵守这一要求,踩着技术协作“默竽”和另一支队伍中的一个驴友结组头前开路踩出来的脚印,慢慢前行。但跟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因为有些冰裂缝上面覆盖着积雪,在大家的作用下,积雪被慢慢踩塌,再踩上去就有踏空的可能。“如风”就遇到了这种危险。她很小心地踩着前面的脚印走,但她仍然从冰裂缝中掉下去半个身子。幸亏4位驴友是全装备,“如风”所背的背包卡在了裂缝上,才避免了坠落。“如风”后来回忆这一幕时,仍然心有余悸。她说当时的她脑海一片空白,身体完全僵硬。不过,缓过神来的“如风”慢慢又从冰裂缝中爬了出来。

  这段危险时刻伴随的路程让有着丰富户外经验的老驴友“同桌”有种“想死”的感觉。还好,就在4位驴友劳累异常、难以为继的时候,C1营地到了。此时,已是下午5点半左右。明天就要冲顶了,4位驴友来不及小叙感受、总结经验,就将就着吃些东西,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中歇息了。

  4位驴友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过了一个寒冷难熬的夜晚。5月4日,天气很好,4位驴友匆匆起床,带着些许的兴奋期待着冲击顶峰。然而,突发事件又发生了。技术协作“默竽”所带的另外一支队伍中,一位驴友患上了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几近昏迷!再有延迟就会有生命危险!“默竽”立刻命令这支队伍收拾装备全体下山,作为登山领队,“默竽”当然也必须跟着下山。

  4位驴友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搞懵了,没有技术协作,路线不熟悉,登顶几乎不可能。经过短暂的协商,4位驴友决定赌一回,留在这里等“默竽”回来。“默竽”下山时,留给4位驴友一句话:“明天我赶不回来,你们就自行下山。”

  C1营地,只剩下周口的4位驴友。等待,漫长的等待,4位驴友煎熬了将近两天。5月5日晚8时许,技术协作“默竽”回来了。“默竽”的回来也意味着那位驴友脱离了生命危险。4位驴友在为他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冲顶充满了十足的信心。

  兴奋的一夜过去了。6日上午8时许,周口的4位驴友开始冲击顶峰。这段路大部分是亮冰、碎石,虽然坡缓,路却难走。登山路线虽然只有几公里,但对登山技术的要求却更高。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滑坠。4位驴友手中的冰镐、脚下的冰爪此时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一步一个脚印,4位驴友跟着技术协作慢慢向顶峰爬去。

  为避免滑坠,每走一段距离,他们就在地面上打上一个节点,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遇到极端危险的亮冰区,5个人便用绳子结组而行。结组而行,使得他们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旦一个人滑坠,其他4个人也会跟着滑坠。因此,在这段路程中,4位驴友都保持沉默。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爬自己的路,谁都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大家前功尽弃。

  中午12点半左右,这段给4位驴友带来极大危险和精神压力的路被他们爬过去了,海拔5483米的冰川最高峰被他们踩在了脚下。“如风”双膝跪地,嚎啕大哭;“同桌”仰面一躺,不愿起来;“二北”冲着太阳,跪地叩首,只有曾爬过海拔6178米青海玉珠峰的“水清清”没有特别过激的反应,但同样也兴奋异常。

  回家

  这座危险和美丽并存的“中国最美第六大冰川”被来自平原地区的周口4位驴友征服了。情绪平静下来的他们花了20多分钟时间,在顶峰好好欣赏了一番透明梦柯冰川的美丽景象。下午1时,他们开始沿原路下撤。下山途中,“同桌”也被冰裂缝吓出了一身冷汗。和“如风”一样,同样是背包阻住了她的坠落。下午3点半左右,他们返回C1营地,晚上8点多返回大本营,晚上11点左右到达瓜洲县城。

  到达瓜洲县城时,4位驴友中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重返人间了。”美美地睡了一觉,在第二天参观完敦煌之后,他们踏上返家路程。5月9日晚8时许,4位驴友回到周口。

  “水清清”、“二北”、“同桌”和“如风”4位驴友登顶冰川成功的消息很快在周口驴友间传播开来,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多驴友纷纷在河南户外联盟“周口户外”版块中留言,向他们的勇气和信念表示极大的敬意。驴友“泉水”称赞他们:“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你们是周口户外的榜样和骄傲,向你们学习和致敬!”驴友“肥蜗牛”留言说:“登顶的是勇士,没有登顶的也是勇士,那些未知的危险、冰缝、高反没有阻挡住你们的脚步,为你们加油!”

  相关链接

  灾难警示

  2007年,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编制出《2007年度中国登山户外事故白皮书》,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由于中国户外运动蓬勃发展,遇难人数呈较快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了高山探险中的遇难人数,成为山难的主要部分。2001年至2007年,在登山和户外运动中发生死亡事故共计84起,死亡104人。

  报告显示,2007年在登山和户外运动中遇难的有29人,重大伤害的有12人,发生重大险情的有400多人。

  该报告指出,在登山探险遇难者中,因雪崩、山体崩塌、暴风雪、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遇难者达35人;因发生滑坠事故死亡者12人;发生高山病、心脏病、失温等健康意外致死者5人;失踪3人。在户外运动遇难者中,发生冰雪岩石陡坡滑坠、悬崖拓展架等高处坠落、探洞时高处坠落、滑倒撞击硬物等滑坠事故遇难者为30人;因落水、过河、海浪卷走、 漂流翻船、山洪等导致溺水身亡者28人,因猝死、心脏病、高山病、体力衰竭、失温、中暑、莫名死亡等健康意外致死者12人;因雪崩、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遇难的有3人;失踪2人;另有6人则因为山地自行车冲出悬崖、攀岩时保护装置失灵、徒手攀岩、瀑降时窒息、落石击中等事故丧失宝贵生命。

  为此,有关专家提醒,人们在准备登山前,要综合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况,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