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旅游金融能成为OTA未来的战场吗?
互联网产业已呈现与金融的二聚合体化和全程化。在线旅游从萌芽至今已近20年,金融牌成为商战中枭雄精英们长征的护驾保镖。传统OTA已经处在发展瓶颈期,竞争激烈而又越发残酷,他们该如何攫取新天地?能和金融擦出怎样的火花?旅游金融能成为OTA未来的战场吗?
1999年在线旅游开始孕育,分别催生了携程、中青旅游网,彻底结束了传统旅游只依靠传单、呼叫、坐店的形式。2003年,携程、艺龙的成功上市正式确定了在线旅游的整个市场。发展至今,在线旅游行业历经变革,形成了以产品细分、平台内容、资源整合为赢利模式的完整行业网络。目前,整个在线旅游竞争呈现出两个现象:成熟平台者陷入产品价格战和细分切入的分羹者对蛋糕的瓜分,前者是企业和行业的自残内伤行为,后者是分身乏术的客观表现,内忧外患,无法脱身。
然而,从2014年至今,各大在线旅游企业纷纷另谋出路,推出或者布局旅游金融产品:五一期间,艺龙推出3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分别是15天、30天、90天;5月20日—31日,携程发售首款名为“程涨宝”的理财产品;7月上旬,去哪儿正式内测拿去花旅游分期计划;8月6日,同城宣布双十亿计划,设立总额为10亿元的信贷资金;8月中旬,驴妈妈推出小驴分期业务;10月13日,途牛发布了首付出发、出境保互联网旅游金融产品;“阿里呸”宣布“双11”期间上线0手续费分期旅游产品;优优宝与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推出“1年免息分期、0手续费”的旅游分期贷款……
不难看出,在线旅游金融化包括三大类:旅游产品分期支付、旅游保险类产品以及在线旅游平台上产生的理财增值产品。
旅游金融产品背后的逻辑
需求与市场的巨大内驱,成熟的支付和信用市场的大环境,在线旅游亟待新的突破,在这三股力量下,旅游金融成为企业最明朗的寄托。
市场需求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来自易观智库2015年互联网旅游金融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1亿人次,出境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出境游人数达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国内旅游人数超20亿人次,增幅达9.9%。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整个在线旅游市场呈现低龄化趋势,30岁以下的用户群体合计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出境游市场增长更加明显,而且二、三线市场渗透下沉趋势同样显著,占比超过一半以上。
不仅现有市场表现乐观,潜在消费市场也很可观。报告指出,12.6%的人靠一年可支配收入完成一次境内游有一定的资金压力,中高收入人群中约有41.2%的用户靠一年可支配收入完成一次出境游有一定的资金压力,整个中国在线旅游用户在出境游中高达40%以上的人群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如果资金问题得到解决,释放的消费力将不可想象。
在需求与资金的矛盾下,金融成了最好的解决手段。于是,在主流的旅游金融产品中,多以免首付、分期的授信类产品为主。由此可见,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和资金的缺口,是促进旅游金融产品爆发最根本的驱动力。
在线旅游亟待新的突破。
2014年,同程网推出1元门票,大力展开了移动业务布局,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同年,同程收到了来自腾讯和携程近20亿元的投资,移动端业务全面拉开。随后,同程进军出境游市场,继续推出千元游世界活动。同程1元门票的成功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导致驴妈妈、途牛也相继推出类似活动,各大平台围绕低价开始轮番暗战。
但是低价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平台活动资金从下游索取,下游利润空间大大缩水,所有的利害成本都直接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诸如销售绑定、虚假宣传等各种阳奉阴违的做法,导致各类旅行社事件上升到社会问题。
在同程的发展中,大家纷纷力证资本对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在恶劣的竞争和资本巨大的杠杆作用下,金融与旅游的二聚合体模式让企业看到了大希望。
成熟的信用和支付体系是有效的推动。
2014年,阿里余额宝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的平民理财热潮,饿了么、滴滴打车也纷纷助推了在线支付的普及。2014年,行业内的主流话题是O2O。到了2015年,春晚捧红的不只有贾玲,还有微信红包,而P2P则成为另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在线支付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嫁接在支付工具上的理财产品自发得到了响应,全民理财的观念越来越开放,超前消费越来越被接受,这些都为分期旅游等旅游产品的顺畅推行提供了保障。
与资本联姻后的启示录
产品有局限性。
目前已有的旅游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三类:分期类、保险类和理财类,其中以分期首付类产品居多,其次是保险产品,再次是旅游理财产品。分期类、保险产品更多是作为消费者购买链条上的补充环节,并非严格意义的旅游金融产品。
而对于理财类产品来说,以程涨宝为例,它归属在携程网的礼品系列,消费者购买卡种之后,完成资金支付获得礼品卡相关凭证,在固定的时间(程涨宝为90天)后享受资金增值,最低年化返利6%。资料显示,2014年程涨宝的人均增值收入达1500元,发售3天销售额近2000万元。
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真正意义的旅游金融产品天然存在很高的政策风险,所谓的旅游金融更多也只能在金融化层面做文章。如此一来,产品设计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旅游金融需要再普及。
首先,在线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出境游更是强劲增长。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显示,旅游金融接受程度较高的还是集中在高学历、高收入和一、二线城市群体中,二、三线城市旅游需求旺盛,可旅游金融消费理念还需要时间来培养。另外,整个旅游金融消费市场消费占比不到10%,却有将近40%的人群表示有兴趣了解。同时无兴趣的群体占比也高达30%以上,这部分人群不仅有真正的无消费欲望者,很大可能还包含许多对旅游金融没有概念的潜在消费人群。
其次,旅游金融产品门槛低,即使模式创新也很容易被复制,产品层面很难存在竞争力。未来,依靠资金补贴力度极有可能成为企业决胜的终极手段,直接倒逼创新意识的加速衰退。旅游金融的普及需要产品创新的支撑,而创新则需要良好的环境。
最后,新的复合型团队建设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包括二聚合体模式下受制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问题,市场现存以及未来市场下沉后出现的消费者信用问题等等。
那么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除了尊重市场的自然调控和国家政策,在线旅游企业还能做些什么?
1.站在市场大风口,平台旅游金融势在必行,要充分完善分期预付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无缝对接,做好旅游金融化;
2.充分意识旅游金融的重要性,将工具属性同时厘清到产品属性、品牌属性,作为平台的特殊性产品来做,和传统旅游产品形成两大独立业务,双向引流双重赢利;
3.单纯的分期授信还不足以释放旅游金融力量,需要在创新理财产品上更加胆大、心细,但宜保守推进,需审时度势不可冒进;
4.传统在线旅游网站需要精良的团队,跟进并把控工具和产品融合、企业资金流以及消费者信用体系的必要环节。
整体而言,旅游金融作为传统在线旅游企业全新领域的尝试,大有拓荒的勇气,能否成功绝非一家之力,旅游金融化也并不等同于旅游金融产品。
掘金梦好,行路艰难。不管在线旅游的未来战场是不是旅游金融,但人们已经看到并认同该市场的巨大潜力,这足以让市场的每个参与者去尝这第一口螃蟹。
- 上一条:周口六“驴友”的沙漠苦旅
- 下一条:2016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体育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