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为什么运动成热点,App却遇困境?
2014年,万达、阿里等财团涌入体育产业,乐视体育、新浪、腾讯和PPTV以及无数创业公司也开始进入。2015年,“互联网+体育”的创投风暴日趋庞大,体育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苗头。一些创客认为,巨头入局体育产业,虽然有竞争压力,但吸引了资本市场关注。
“体育产业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元的收入,要做到美国现在的规模,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现在中国人都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绝对有大前途。”2015年11月3日,在法国总统奥朗德早餐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达了其对体育产业的看法。
运动健身成创业焦点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4000亿人民币,占GDP比重约0.6%,与一般中等发达国家1.5%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研究显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7575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民运动意识首先觉醒。数据显示,全国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39场,2014年有53场,马拉松赛事也呈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跑步运动中来。
如今,在朋友圈晒跑步、晒健身、晒马甲线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在赛客体育创始人赵田力看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在今年刚好走到了爆发式增长的拐点。
部分运动App遭遇困境
全民健身热潮催生了众多运动类APP,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应用面临着发展困境。
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健身O2O平台都采用了提供99员包月服务的形式与多家运动场馆合作,打破了传统的预付年卡的消费模式,然而这却触犯了传统健身房的利益,2015年8月,北京健身俱乐部联盟还对此发表声明表示要联合抵制“99元包月”健身卡。
2013年,跑步产业在国内兴起,大量围绕跑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迅速出现,咕咚、动动、益动GPS、乐动力、去动、赛乐跑等一时大受资本热捧,2014年市面上流行的跑步App已超过20种,且这类App大部分搭载GPS定位跑步轨迹、数据计算运动卡路里消耗、分享跑步数据至社交网站等基础功能,产品形态高度同质化。
经过两年多快速融资和膨胀式发展后,因为缺乏有效的变现方式,资本市场对于跑步类App的热情逐渐趋于冷淡,记者查询发现,一些跑步应用已经死亡。
- 上一条:旅游装备制造业再获政策力挺
- 下一条:中国户外产业年度评选,凯乐石“十年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