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生姜遇难过后的集体警醒:驴友“三问”救援机制
“生姜”生前登嵩山的英姿 驴友冰层提供
“元旦登高,直上峻极;西聆梵鼓,东望卦旗;不觅仙踪,但参菩提;向晚约醉,笑说东西。”这是驴友生姜为嵩山所做的一首词。每年元旦,都会有一批郑州驴友登上嵩山庆祝。2006年3月11日的“山难”是郑州户外界的首个大事件,可以说,“生姜”的不幸引发了郑州户外界的一场不小地震,“出行安全”成为每个驴友、他们的家人、朋友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大家不断地提醒、警示,共同努力让类似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
圈内自省"安全第一"
驴友反思:追求更专业,莫忘更“安全”
“我们也曾为周遭生活的不幸而拷问生命的意义……”3月17日上午9时30分,当生姜的妻子在追悼会上发出如此感慨时,到场人员无不潸然泪下。
一位网友在留言中写道:“真正的山难确实大多发生在酷爱登山的老驴们身上,很多是因为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更多的则是麻痹大意而造成的……山会永远耸立在那里等待着娇子的到来,我们也永远希望在掉完满嘴钢牙以后,聊着青春的往事慢慢到老……在一往无前地延续着对户外热爱的时候,人们说,我们要玩得更专业。”
规范出行
新帖要注明难度强度等级
“山难”后第3日,记者在八方论坛“快乐之旅”版块看到,为了规范未来的出行行为,该版版主摩梭人发出长篇帖子,建议版内领队填写资历档案,发出行帖注明环境、危险度、强度。
针对之前的出行帖过于简单的状况,新帖中按照“活动环境”“危险度”“强度”“户外技能(即技术难度)”做出具体划分。要求今后领队的出行帖子里面注明分级。如活动环境又细分为常规山地、高山高原、丛林雨林、沙漠戈壁、冰雪环境、常规水域、空中水下、极限环境等8项,难度分为0~3四个等级标准。强度和技术分别细分了4项、5项标准。帖中声明“活动环境和技术难度不表现在分级中,但每次活动计划中将明确说明环境类型和专项技能技术要求”。
同时如“野外露营注意事项”“野游中的休息与饮水”“山路行走小建议”“野外旅游迷路怎么辨方向”“野外急救的13种武器”“野外生存求救信号”等专业知识在各种帖子中也及时贴出,受到不少网友的好评。
风险防范
领队发帖先认证自身资格
在防范方面,因外地的户外组织中曾出现组织诈骗和队友偷盗的行为,本地驴友提出“走长线的领队和队友应登记身份证号码”的意见。
同时,按照论坛版主规定,对于在论坛内发布活动计划的领队,要求提供可信的户外履历,填写《户外领队自我介绍》,内容包括:1.领队以实名制,坚持以一个固定ID带队;2.备份电话、OICQ、邮箱等固定联系方式;3.需对户外活动的理解以及带队风格做出说明;4.无论AA制自助或商业活动,无《领队自述》的领队,将被禁止发活动帖。
据圈内资深人士介绍,2003年、2004年前后我市“快旅”内部曾就领队资格问题引发争论,后来许多人发展为“几个人一联系就出发”的分散状况,嵩山“山难”后,“如何确保安全出行”再次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旅行经验、生活常识”方面对领队提出更高要求。
有备无患
“个人救生卡”应运而生
登山者每人带上一张“个人救生卡”,当遭遇紧急情况时由领队使用。这一想法在“山难”发生后应运而生。
这张小卡片包括有个人快乐之旅ID、身份证号、姓名、性别、血型、身高、体重、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电话与地址、个人病史(含药物反应、过敏史)、保险公司与保单号,以及其他个人认为有必要自行添加的内容。
“救生卡必须结实耐用,不容易在活动中及恶劣环境下损坏……每次活动放在领队统一要求的地方(例如包、上衣口袋等)。”这一创想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如果真有灾害发生,不会再因为不知道伤员真实姓名而遭遇住院难,不会打一圈电话找不到亲属,不会因为用错药而增添意外问题……有网友赞赏“卡片体现了一种‘人道’”。
驴友"三问"救援机制
自3月11日14时30分嵩山“山难”发生至3月13日晚生姜“下山”,整个救援过程耗时两天半。如果遇难者仅仅摔断了胳膊、腿,这个时间足以耗尽他的精力。不少人在事后发问,如何总结本次经验,在以后的事件中提高营救工作的效率,给伤者创造更大的生的希望?
一问:直升机能否参与救人?
国外的大片中,常常能看到直升机救人的场景。“山难”事发当时,不断有驴友在问,“我们郑州也有直升机,能不能用?”
“目前的两架飞机没有救人能力,但是计划增添的一架运载8人的直升机,能够做到这一点。”警方飞行大队张队长给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回答。
据他介绍,我市现有的两架直升机,自身重量仅1吨半,且没有配备索降设备,仅能执行巡逻任务。即使前往山中参与搜救,也只能做到在空中确认被困者所在位置,无法完成放人下去或拉人上来的高难度任务。警方拟增添的第三架直升机自重4吨,且应配备有专业用具,足以达到救援任务的要求。
二问:救援人员能否专业训练?
本次救援过程中,数以百计的武警官兵、森林消防队员、当地山民组成了一支浩大的救援队伍。在一天多的时间内,人们一轮又一轮往山上运送绳子、给养,政府的关注度不能算不高,救援人员的热情不能算不大,战线被拉得很长很长……
“那太险,根本下不去。”一位参与救援的官兵如此感慨地说。据山上救援人员反映,虽然上山的人不少,至6名被困者自救爬上山顶,除了领路的驴友外仅有6名官兵试图从垭口向下攀援救人。
“我们平时主要进行的是森林救火训练,救人也是模拟火场救人,这样顺绳子下山的确实没有过。”森林消防队的一名负责人坦率地讲,2005年至2006年,如此难度的救援这是第一次。而受过升降训练的武警官兵,“爬山、攀援”上却是弱项。有驴友提出“特警队来了会不会好些?”
谁也没想到营救的过程会这么长,先期预想不足导致上山的头两批人员,在12日早晨面临食物紧缺、衣着单薄的问题,人们甚至担心“救援人员被困怎么办”?幸好,接下来的时间里,又有几批人员背负着足够的食物、饮水上山增援。
三问:沟通手段能否更为便捷?
本报之前曾报道,一名外国游客在嵩山救人,将报警电话打回了美国的911。这是手机的设置给我们开的一个小玩笑。而在这队驴友下山求救途中,确实发生了将110打到了汝州的事情。
“这很正常。主要是信号覆盖的问题,某一时段接收到来自汝州机站的信号,就会发生此类事情。”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在此也要提醒广大户外爱好者,在地域交界处报警,一定要记得在号码前加拨呼叫地点的区号。
救援中,山顶的救援人员和山谷中6人的手机无法联系,只能通过山下中转。据介绍,这和手机信号本身特性有关,信号由机站发射后往往受到崖壁、山谷的影响削弱,越往高处走信号越弱。
还有一种通讯工具同样不尽如人意,那就是——高频电台。救援队员所持电台最终无法与地面取得联系,只能靠手机联络。据专业人员介绍,这同样是由于信号性能造成的。
2006-03-20 16:0
- 上一条:青藏铁路票价将低于汽车票价
- 下一条:央视五套从今日开播关于登山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