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罹难罗布泊折射两大问题

来源:天山网 发布:2015年11月12日 作者:钱毓 人气:685
2005年,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子,在罗布泊南部米兰遗址附近遇难了。随着新丝路网站的连续报道,对这件事的真相也逐渐明朗。而关于如何保障户外探险活动的安全和维护生命尊严的话题,却并没有冷却。

 

罗布泊

  2005年,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子,在罗布泊南部米兰遗址附近遇难了。年后,一个乌市的民间探险协会,立即组织了一个援助小组前往,协助当地警方进行勘查和查验身份,并准备相应的善后工作。这本来不是一件轰动性的事件,但因一个叫"山东阿猫"的热心网民,对这位至今身份不明死者的关注,使得这件事不再平静。

  此前,这位网民发了一张"让他回家过年"的帖子,在国内众多户外网站和徒步探险者中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要组成团队再次来米兰,让这位客死异乡者"尸骨还乡"。

  援助小组是在新丝路网站的资助下成行的,并通过新丝路网站发表了调查报告,对事因、主要日程和工作、尸体勘验结果、疑点等等,做了详细介绍。

  据不完全调查,这名遇难男子是自1950年以来,有记忆的几十个罗布荒原暴死者之一。

  援助小组此次勘验警方取回的主要资料有:死者毛发样品、呕吐物样品、金属项链、车票原件、现场发现的药片及褪黑素包装板等等,另有全部现场人身、物品照片和其他资料。根据程序规定,上述资料由援助小组进行见证签字后保存在米兰警方。

  警方根据现场勘验认为,可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性,无须解剖。援助小组认为,在死者亲属没有找到的情况下,其他主张解剖者不具备合法的主张地位,无法启动遗体解剖的法律程序。目前还存在遗体处理、运输、保管、解剖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和费用问题。

  2006年2月12日,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人道主义援助小组通过新丝路网站发表调查报告,并附如以下声明:本报告为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人道主义援助小组的现场工作汇报。虽然我们的全部工作都是与若羌和米兰警方共同进行的,但我们并不自认为本报告具备法律效力。具备法律效力的报告将由警方另行建立并存档。

  内地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华商报、羊城晚报、湘江晚报、沈阳晚报等,均和援助小组取得了联系,了解事情原委。众多媒体的关注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这件事能否得到恰当的处理;户外活动如何保障其安全。

  随着新丝路网站的连续报道,对这件事的真相也逐渐明朗。而关于如何保障户外探险活动的安全和维护生命尊严的话题,却并没有冷却。昨天上午(2月14日),援助小组向新疆部分媒体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为什么还有人步余纯顺的后尘?

  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余纯顺罹难罗布泊,关于理性、科学的探险态度行为及其救助的话题,一时成为上个世纪末的热点。不幸的是,当时光过去了10年,由于一个至今身份不明的人在罗布泊的遇难,关于科学探险和人道救助的话题又重新被提及,并成了目前户外发烧友和全国户外网站,包括许多省级网站的关注话题。那么,当余纯顺成为过去式探险时代的象征符合,为什么仍旧有人重蹈覆辙呢?

  "我们到现场勘查发现,这个人还带了一瓶香格里拉藏秘酒,这是我们绝对不提倡的。户外极限活动携带的每公升水,都是要经过严格计算的。而且,我们两次勘验现场,都没有发现有瓦斯罐、瓦斯炉、户外炊具等户外旅行者的必需品;"董务疆说。

  董务疆是已故新疆探险家董务新的弟弟。董务新在一次木扎特河谷的探险途中遇难。董务疆现在是乌市登山探险协会的骨干会员。他多次参与一些户外救助或其他公益性活动。当年,他也直接参与了哥哥的搜寻活动。关于董务新的去世,当时曾众说纷纭,有人赞赏他的勇敢探险精神,有人则认为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缺乏必要的科学精神,所以造成了令人痛心的事故。

  "我亲身经历了那次搜救活动,亲眼看到和体会到很多人给予的无私的帮助。哥哥的去世,也使我对探险有了更深的思考。至少,从那以后,我们更理性对待户外探险了。"

  董务疆还提到,从罗布泊这个地域来讲,一百年来都是探险家的乐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不正常的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内地人很多人总认为有人在罗布泊遇难了,为什么当地不能够及时实施救助?他们不了解罗布泊的情况,这个地区到现在为止,几万平方公里范围,95%的地方还没有通信信号,而且,很多探险者进去没有必备的GPS定位系统,更租不起昂贵的卫星电话,出了事很难及时被外界知道。"

  "不正确的判断、不充足的准备、不恰当的决策、不良性格、不充分的调研、没有应急预案的出行等都会造成死亡,何况死者所在的地方本来就是一片荒蛮的土地。"乌市登山探险协会秘书长张耀东指出。

  自然和生命需要敬畏和尊重吗?

  "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而人道主义的救助是尊重生命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没有纠缠在这个人是否是违规进入,而是首先实施救助行为。查证这个的身份和他行为是否违规违法,不是我们的职责。"乌市登山探险协会副主席、新疆电信公司乌鲁木齐公众多媒体通信公司总经理杨戈说。杨戈也是援助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死了,我们就必须要救助,不管他是否违规,这是我们登山探险协会的职责。"乌市登山探险协会秘书长张耀东说。

  出于对死者人身尊严保护方面的考虑,并顾及到将来死者家属可能的意愿和要求,援助小组建议,应该以特殊的中空加盖方式掩埋,以便为将来的再次开挖留有余地,警方支持了这个建议。掩埋地点进行了GPS定位,并留有标记。

  "其实,人控制自然的能力是极其渺小的。人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的'征服'、'战胜'欲望,实际上是对自然和生命缺乏了解和认识。在大自然和人类之间,永远是无限和有限的区别。作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只能去体会大自然,探索和享受生命的乐趣和精彩,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地去实施个体对自然的征服。"杨戈认为。

  "我理解的户外探险,应该是理性、科学的行为,至少你应该有这个认识和态度。在实施前,事先应该有周密的计划,对当地有充分的了解。"张耀东强调。

  "现在户外探险有个误区,一些人把户外活动和探险当作一种时髦、浪漫、标新立异,或者一种单纯的激情和冲动,这正是导致一些悲剧的重要因素。甚至一些救助组织实施救助时,也成了被救助的对象。"杨戈指出。

  "我们这次参与并资助这个救助活动,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实施人道主义的救助,协助警方,通过媒体,找到他的家人。同时体现我们对户外群体的关注和支持。"这位负责人这样说。

  12月12日,参与此次援助行动的所有成员杨戈、张耀东、张文振、唐皓、陈新民均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据我国六分之一的版图,她在历史、地理、文化、民族、宗教、物产等方面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其中不乏以肉体磨难换取精神享受的各类背包客。但现代探险是以科学和理性为前提的充满危险的探索。"我们祈祷所有严格遵循着或稍许忽视了这个现代探险原则的人们都获得平安。但平安的保障不是祈祷,而是你我在每个细节上的理性选择。"

  援助小组指出"新疆户外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愿意为新疆的客人们在遭遇困难后伸出援助之手,但我们更愿意在你刚刚踏上这块美丽而野性的土地时,就密切关注你的行止安危。当你以进取者的姿态来到新疆后,请不要忘记事先联系我们。"

  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户外救助机制?

  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户外救助机制?既是许多网民和户外发烧友关心的,也是乌市登山探险协会目前在思考的。

  "国外的普遍做法是,不管你以何种方式进入,是否违法违规,一旦出事,组织救助是由政府出面的,也就是说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所以要动用直升机时就能够做到。而我们这样的民间组织根本没有这笔资金,连启动资金都没有,如果募集社会资金,又担心违法。平时的小型活动靠AA制解决,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们有的是志愿者,但筹资成了最大问题。"张耀东说。

  "本来我们可以更早地实施救助,但由于经费的问题,推迟了。要不是新丝路网站1万元的资金支持,我们恐怕也实施不了。"张耀东说。

  据张耀东介绍,前不久他参加了由华藏山社组织发起的为已故著名探险家赵自允立碑活动,这个活动的资金是由华藏山社负责人杨本华自己出资的。

  2006年1月17日,华藏山社的负责人杨本华、乌鲁木齐登山协会主席王铁男等一行23人,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死亡之海"罗布泊,为已故的著名探险向导赵子允立碑。杨本华说:"我们此次立碑,是想让后辈记住他的这种探险精神。"

  作为民间登山组织华藏山社的发起人,中华慈善总会理事,"中国十大公益之星"的杨本华,他评价乌市登山探险协会的救助行为"很了不起",是出于"人道和良知",他认为这也是一个民间组织"应该承担的道义"。

  此前,华藏山社曾在1999年8月成功组织实施了"海峡两岸三地博格大死亡大营救"活动,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连续三次组织志愿者,深入西岭雪山寻找抗战时期飞虎队飞机遗骸,并立碑纪念。这些大型的救助慈善活动共耗资50多万元。

  杨本华是美籍华人。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他居住的宾夕法尼亚州的马克镇,他的一位邻居向"911"事件工作小组申请参加救助,申请马上得到了批准。邻居带了两辆卡车和所有救助设备前往纽约。在出事地点附近,停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护车。邻居在那里待了十几天,吃住都由政府承担。

  "在国外,救助活动也并非都由政府组织实施,包括提供资金保障,因为一些民间组织募集资金的能量很大,最重要的是,公益事业根植到了很多人的心中,一旦需要募集资金,总会有企业来响应。另外一点,在一些国家,成立民间组织比较容易,不存在繁琐的手续。"杨本华说

  乌市登山探险协会有三方面的建议:"我们希望今后户外探险者实施跨省探险时,最好能跟当地探险协会组织建立联系,以方便在必要的时候提供紧急救助;各省的探险组织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以便能够跨省合作,及时实施救助;政府有相应的部门来管理和关注此事,并且有必要的资金实施救助行为。

  杨本华则建议:"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救助户外机制非常有必要,但必须政府拨付相应的资金,而且这个机制应该是开放式的,人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没有附带的有偿条件,当然,资金来源和去向也应该是透明公开的。我个人反对有偿的救助。"


2006-02-15 09:55